今年柏林最大遗珠,一曲疯狂时代的悲歌
导演: 多米尼克·格拉夫
编剧: 多米尼克·格拉夫 / 埃里希·卡斯特纳 / Constantin Lieb
主演: 汤姆·希林 / 莎斯琪亚·罗森道尔 / 阿尔布雷希特·舒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奥地利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21-03-04(柏林电影节) / 2021-04-15(德国)
片长: 176分钟
作者:彭若愚
流浪于文字与光影间的文学研究生
我们感受着,而我们感受到的,却又被各种尘世的纷扰冲散。
——歌德
纵观以人物为中心抑或将传记作体类的影片,通常若非集聚凝缩主角一生的吉光片羽,由此串联起他人生里种种命运攸关的重要时刻,便是借“一瞬之于一生”的时间差结构,用一个于人物命运影响深远的事件呈示出他的遭际、情感、个性、观念与价值取向。但在由德国导演多米尼克·格拉夫所执导的电影《不合时宜的人》(又名《法比安》)中,创作者致力展现的,既同主角的成长史无涉,亦不是对人物与事件间对抗性戏剧张力的聚焦,而旨在呈露男主人公法比安个人缓步下沉的生活状态。其间折射的,既能够视为是作为个体的法比安,不由自主趋向被疏离与被放逐的毁灭之途,更可以将之看作通往衰落之路上,知识分子涉世的时代症候隐显。
《不合时宜的人》 剧照
本片改编自德国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小说《法比安:一个道德家的故事》,相较原著在叙事上的简致,格拉夫导筒下的《不合时宜的人》则显得形式繁复变幻无方。它的影像风格奇诡莫测,时而以主观视角浸入叙事,时而又以上帝视角的旁白饶有兴味地读解着人物内心,狂轰乱炸般的快速剪辑一度令人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好莱坞电影的影子,紧接着画风一转便又显现出家庭录像片的质感,更不必提那些突如其来的跳切、分屏与黑白资料片的交错混入,使得整部电影进入到一种狂飙突进变动不居的动态节奏。
电影甫一开场,即是一段逡巡游弋于地铁站内的长镜头,主观视点仿若一个邀请,引领人们随着视线的摆动通向未知的界域。在沿着出站的楼梯拾级而上后,天光乍现,与1931年的柏林一道呈诸眼前的,是在街边倚栏喘息的男主角法比安。画面由是切入到观察者视角,并始终在动静张弛的影像结构中来回跳宕,以此传递出某种冷眼旁观的效果,审视处于这近乎狂热的喧哗与骚动之下,人物的生存状态。
《不合时宜的人》 剧照
而恰恰也是这种视听风格上异乎寻常的动荡,精准直击了本片所希图触及的核心:知识分子在置身于时代社会的涡旋中时,面对现状的束手无策、朝向未来的彷徨无计以及在步往从此以后道路的十字路口来回蹀躞踟蹰不前的心无定见。格拉夫在创作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技法堆叠并未止于超负荷的感官体验,同时勾勒出了法比安所处环境的波诡云谲瞬息万变。片中法比安的生活状态一如混搭的影像,充溢着难以捉摸的变数与不确定性,而他则是遭遇裹挟的接受方,除却被动地和观者一道经历多样化情绪的洗礼外,别无他途可选。
时值纳粹党得势,距离希特勒执掌国政也只在旦夕之间。尽管此际政治的暴风尚未刮起,战争的阴翳亦没有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般高悬颅顶,可山雨欲来的气息业已隐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法比安敏感地洞觉到了这种变化,于是不无讥刺地借社会新闻反问房东夫人真的认为当今人们都是在体面地生活吗?不过就法比安自身而言,他无心也无力因应这番变化做出任何行动上的回应(然而当法比安采取行动时反招致了更大的灾祸),只能沦为其附庸,忐忑、惶然、消极地游移在经由各种不安定所生发的情绪体验中。本片略嫌花哨繁冗的形式因之切近了人物心理与环境氛围的交叠,并为导演的编排调度提供了一个合宜的豁口。
《不合时宜的人》 剧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合时宜的人》无疑是更具意译趣致的片名,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那个有关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典故。传闻苏东坡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是识见。”苏东坡仍旧觉得不够恰当。直到爱妾王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顿时捧腹大笑。
不合时宜的人往往指代为人处世不懂变通,不愿随波逐流顺势而行,跟不上形势的变化。自来文人墨客政坛失意,大都为此。而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这类典型人物又会被冠以“零余者”之名。他们素来被目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虽不满现实,却无力改变,只能困囿于愤世嫉俗的心境中自我放逐。
法比安正是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零余者,他清醒却疏离的人生态度能让他拥有澄澈的心灵与慧明的眼光,但无助于解决他生活中的种种错位。尽管他的日常工作是为卷烟厂写作文案,他的心却更向往文学创作,因字斟句酌缺少效率而被解雇。纵使他深爱着女友康妮丽,亦难以接受女友为了事业傍上制片人的同时与自己藕断丝连。毕竟他是一位博士,有着高知分子的道德自觉,而无法基于身为一个无赖的前提去坦然认可这一切。可哪怕同在博士群体之中,他也会被好友斯蒂芬批评缺少野心,不具备改变环境的勇气与决志。
《不合时宜的人》 剧照
志业不得伸展,爱情一场虚幻,生活难以为继,友人则因一个愚蠢的玩笑断送了性命。如前文所述,本片意欲表现的其实并非法比安一生的遭际抑或是他命运的重大转折,格拉夫重皮叠髓的融合影像之下,国族命运的风雨飘摇,浪漫理想的崩摧沉沦,知识分子的脆弱根性方是它所指向的鹄的。影片令人玩味之处在于,有所为的史蒂芬败给了冷硬的现实,更让一个近乎荒唐的玩笑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有所不为的法比安难耐相思的苦楚,在抛却道德准则的框缚后试图重温旧梦。但却仍因道德意识所萌生的作为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
无论入世与否,知识分子的道德意识与使命感似乎皆成为了原罪,它以症候的形式出现在影片人物的身上,显影为持续下沉直至没顶的人物状态。而相较沾染浊世的尘泥,本着纯良之心纵入湖水以守完璧或许不失为法比安最好的归宿,遑论日后尚有种族清洗的劫焰将燃。任何试图使世界变得更好的善意举动都可能变作自取灭亡的肇始,这是以法比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无可趋避的时代症候,衰落的崖渊既体现为急剧变化着的时代环境,也是“法比安”们内心意识的某种昭示。
《不合时宜的人》 剧照
尽管整体看来,本片固然还存有一些难言完备与周至之处,譬如过于盈满的视觉奇观与多重材质的影像风格虽贴合了社会环境及人物心理的那种失序和颠乱,但也缓滞了本该自然流动的影像节奏,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感官体验与深化叙事之间的关联性。此外,政治预警的侧写更多只是作为了一种幽暗威胁的点缀,未能与影片其余内容部分的展示形成良好的呼应。不过同比许多文学改编电影执着于文本层面的撕扯,摆荡在搬演与魔改两极之间而失却了原旨,多米尼克·格拉夫以其繁重却自由、混融而共洽的视听调度略去叙述形式上的差异(也仰赖汤姆·希林精到细致的表演),切实挖掘到原著的核心,奏响一曲知识分子理想沉沦的哀歌。
编辑:Tan
FILMOPHAGE
深 焦 往 期 内 容